據說這首歌被稱為「自殺聖曲」,因為許多人聽了這首歌曲之後而自殺,導致後來曾經有一段時間幾個國家禁播這首歌曲。原曲雖然在當時已經被銷毀,但禁播令解除之後,有蠻多人詮釋過這首歌曲,其中以Billy Holiday的版本是最受歡迎的。(不過我覺得Sarah Brightman的版本蠻不錯的!)
好久以前就聽哥哥講到這首歌,當時我還真有點怕怕,不敢聽這首歌曲,不過後來在陳文茜的廣播節目中介紹到這首曲子,結果聽聽也沒有衝動想要自殺...
以下轉貼介紹這首歌的相關文章及影片,有興趣的人可以聽看看。
失戀男子的創作
一九三三年一個下著滂沱大雨的星期天,匈牙利的作曲家雷索.席瑞思望著濕漉漉的窗外,內心充滿無限的感慨。
就在兩個星期以前,他與未婚妻因為意見不合而分手,接下來的這些日子裡,他沒有一天好過的,鬱悶的心情讓他覺得自己似乎就快要承受不住了。美好的假日卻偏偏遇上這樣的天氣,看著大雨下不停的雷索,不禁嘆了一口氣說:「多麼憂鬱的星期天呀!」。就在這一瞬間,突然他文思泉湧,以不到三十分鐘的時間,寫下一首淒美絕倫的歌曲《Gloomy Sunday 憂鬱的星期天》。
聽著《憂鬱的星期天》,雷索非常的激動,他相信這首曲子一定會成為自己的代表作。
出品過程一波三折
不過天不從人願,雖然雷索自認為創作了一首好作品,但卻找不到人支持而四處碰壁。
面對沒有出版商願意推出的窘境,雷索感到匪夷所思,他實在搞不懂為何會老是被拒絕。有一位發行商就表示,他不採用這首曲子並不是因為過於悲傷,而是因為其中流露出一種驚心動魄的絕望感,讓人感到莫名的不安與煩躁,他覺得這對聽眾而言實在不是件好事。
但這些話聽在雷索的爾哩,覺得只是推託之詞,於是他再接再厲,終於在幾個星期後,找到願意發行這首曲子的人。
不過雷索萬萬沒想到,當初那位發行商所說的話居然一語成讖,聽眾聽到他的歌曲之後不僅心情低落,甚至還有許多人因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三年後開始的悲劇
一九三六年二月,《憂鬱的星期天》首度展現它的威力。布達佩斯的一名鞋匠瓊斯.凱勒在自己的家中自殺,他留下一封遺書,內容有一段就是節錄自《憂鬱的星期天》。
接著在柏林,一個年輕人要求樂團演奏《憂鬱的星期天》,結果回到家之後他抱怨那首歌曲的旋律一直在他的腦中揮之不去,隨即以一把手槍結束生命。一星期之後,一位女店員於住家上吊自殺,警方後來在她的房間中找到《憂鬱的星期天》的樂譜。
而紐約有位正值青春年華的美麗女打字員開煤氣自殺,遺書指定要以《憂鬱的星期天》當作告別式的音樂。另一名年近八十歲的老人,則是一邊哼著《憂鬱的星期天》的旋律,一邊從七樓住家的窗口一躍而下。
倫敦還有一名婦女因為服用大量鎮定劑死亡,但她被人發現卻是因為房間日夜不停大聲播放《憂鬱的星期天》的緣故。此外羅馬、華盛頓、比利時等地,也都有人的自殺與《憂鬱的星期天》扯上關係。
魔鬼的邀請書
雖然這首曲子流行之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自殺的人數本來就比較多,不過死者都與《憂鬱的星期天》有關卻是個不爭的事實,所以這首曲子又被稱為「魔鬼的邀請書」。
比利時某酒吧演奏這首《憂鬱的星期天》時,有位青年就當著眾人的面前舉槍自盡。一名女警察費盡心思也找不出他自殺的理由,最後便抱著僥倖的心態買了一張《憂鬱的星期天》的唱片,希望可以找到蛛絲馬跡。
沒想到她聽了之後也自殺了,從她留給警察局長的信中得知,這名女警認為兇手正是《憂鬱的星期天》,而她在聽這首曲子的時候因為受不了悲傷旋律的刺激,也只好選擇自殺一途。
義大利米蘭有位音樂家覺得種種傳聞太過誇張,便試著自行演奏《憂鬱的星期天》,結果之後他也死在鋼琴旁邊,他並且留下遺言交代:「這首曲子的旋律太過殘酷,不是人類所能忍受的,請別再讓更多人喪命了!」
遭到禁播的命運
離奇自殺案件的一再發生也引起國際媒體的注意,就連《紐約時報》也以頭條報導,匈牙利有上百人因為《憂鬱的星期天》一曲而自殺。
這個消息讓全世界的人開始對此熱烈討論,許多心理學者、精神學家、靈異專家紛紛提出各種看法,但自殺的風潮並未因此停歇。英國BBC電台決定率先發難禁播這首曲子,接著美、法、西班牙及歐洲各國也起而效尤,聯合抵制《憂鬱的星期天》,並銷毀原曲的版本。
至於作者雷索對此並沒有任何的異議,也沒有任何的不滿。但更讓人訝異的是,雷索因為這首曲子聲名大噪之後,曾試圖向前未婚妻提出復合的要求,但在隔日,她就被人發現服毒自殺,身旁留有一張字條,上頭寫著「Gloomy Sunday」(憂鬱的星期天)。
就連作者也難逃一死
其實雷索.席瑞思在《憂鬱的星期天》之前,就曾經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匈牙利民歌,只不過沒有像《憂鬱的星期天》那樣揚名國際罷了。
他的一生起伏不斷,歷經愛情的挫敗與事業的低潮,但是後來卻與一名有夫之婦譜出戀曲,美麗的軍官夫人拋開富有丈夫下嫁給他,在當時造成不小的轟動;不過在另一方面,自《憂鬱的星期天》之後,雷索的創作就受到瓶頸,一直未再有優秀的作品問世。
到了一九六八年,已經六十九歲的雷索終於明白,自己再也無法創作出像《憂鬱的星期天》那樣的作品了,絕望的他選擇跳樓自殺。他死之前後悔的說:「我真的沒想到這首曲子會令這麼多人喪命,就讓我到另一個世界接受懲罰吧!」
改編成電影
小說家尼克.巴可根據《憂鬱的星期天》帶來靈感,在一九八八年推出一本淒美浪漫的小說。一九九0年德國導演洛夫.史巴將此改拍成電影《狂琴難了》,此片還得到柏林OCIC影展特別成就獎、巴伐利亞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獎、德國文化局最佳劇本獎等殊榮。
至於《憂鬱的星期天》現今還是聽得到,一九四一年解除禁播令之後,黑人女歌手比莉.哈樂蒂就重新翻唱這首曲子,是最受歡迎的版本。其他還有中文、德文及韓文等版本,莎拉.布萊曼及香港歌手陳慧嫻等人也都詮釋過這首名曲。
~本文轉載自【震撼人心的奇聞】一書~
【Billy Holiday version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