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最近因緣際會,上網查了一些跟卡債有關的資料,看著看著不禁感慨現在的社會怎麼會變成這付模樣?

記得好幾年前,某家銀行的「喬治與瑪麗」的現金卡廣告一推出,搭配輕鬆的廣告歌曲,「喬治與瑪麗」馬上就成為大家朗朗上口的旋律。從那時候起,現金卡的發卡率直直升,原本營運岌岌可危的這家銀行,也因這支紅翻天的廣告而起死回生,其他銀行跟進的氣勢可想而知。

大概就在那個時候,現金卡跟信用卡的發卡率爆高,明明申請一張,卻來五張,再不然就是為了要拿到贈品而拼命申請多張信用卡,大家一整個瘋狂得不像話。

接著便開始出現爆刷情況,台灣價值觀一整個混亂,台灣首富郭台銘最後跳出來開罵說諧音「借錢免利」的「喬治與瑪麗」廣告誤導大家錯誤的用錢觀念,這才引起政府關注而禁播此一廣告。

但接踵而來的卡債風波更是讓人覺得可怕,可怕的是債權銀行承受龐大的呆帳壓力、債權銀行委託「債務管理公司」進行殘酷的討債手段、許多卡奴都被逼得走上絕路、最後卡奴也站出來吶喊政府不給他們一條活路…etc,真的是一整個可怕!

在我認為,殘酷的討債手段固然是血淋淋的可怕,但是我覺得最可怕的還是「人的貪念」:可怕的是明明是為了享樂而刷下一筆筆高額卡費,卻在最後不想繳出這些卡費的人的「貪念」(不是為了享樂而造成的卡債不在此討論範圍內,請不要對號入座,感恩內~),這樣的卡奴,憑什麼欠錢不還?憑什麼要政府對你負責任?憑什麼大家該省吃儉用的支付社會成本來解救你們?憑什麼大家該給你同情?

某立委在聯合報的民意論壇發表一篇名為「汙名化卡奴 政府失職遮羞布」的文章,裡面指出『金管會引用麥肯錫的統計,表示從去年五千六百名的卡債族支出發現,卡債族的消費,有百分之六十四用在非必要支出,其中:百貨公司、酒店KTV等消費,就占百分之二十六。』,因此他認為政府公布的調查結果只是為了污名化卡奴,他認為『必要的民生支出,諸如買菜、買便當、孩子學費、補習費、看病的自付額等,哪一樣可以刷卡?為了把錢省下來還銀行,食衣住行全都是路邊攤,不能刷卡,這是統計數字無法反映的真實情形。』,但他沒有解釋欠銀行的錢到底是不是享樂去了(參考此篇文章)?

我一直相信事情總是事出必有因,卡債不會平白無故生出來才對,所有的卡奴也不見得真正是良善的卡奴(可參考報導「惡性卡債族 避不見面 銀行頭痛」),所以協商也好,更生也好,清算也好,只希望要能真正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,也希望卡奴們不要心存僥倖,這次解決了,並不代表你之後還可以再繼續揮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omowang 的頭像
    tomowang

    Le Jardin

    tomo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