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錄『漁會口渴嗎?--90個異想天開的趣味問題』


聾啞人士存在多久,手語存在的時間就有多久。手語是由他們一代接一代地發展出來的。「與所有的自然語言一樣,手語也根據其他地理位置的分布而有所不同變化,況且,世界上也沒有一種完全通行的有聲語言。」德國漢堡大學手語系教授雷娜特.費雪如此回答。

在德國,「紅色」的手語表達為多次碰觸下嘴唇,這與國際間慣用的表達不同,而法國和美國對這個單字的表達方式也各不相同。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中,也存在許多為溝通目的而發展出的手語方言。

「當一個地方有足夠的聾啞人士聚集,並產生許多共同活動,必須互相溝通時,一種手語便應運而生了。我們目前正在尼加拉瓜觀察這個現象,因為當地直到桑定諾民族解放陣線革命後,才開始建立聾啞學校,先前單獨生活的聾啞人事聚集在一起,並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手語。」費雪說。

在德國有將近八萬名聾啞人士,為了讓他們易於相互了解並能與其他國家的聾啞人士溝通,德國在「國際手勢」之外還發展出另一種人工語言。費雪解釋,前者嘗試制定字彙;而後者則放棄對名詞的精確表達,採取易懂的語言特性。例如,可以用某一特定手勢表達「烏鴉」;也可以描述這是一隻有黃色鳥啄的黑鳥,這樣的手語表達雖長,但也是一種國際性的溝通方式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mo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